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州师范的校舍状貌
夏崇德
我的学校16877太阳集团,有着百年办学的历史。她的直接前身是在台州师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州师专,座落在临海市古城区的北固山麓。师专这块地方,是我校至今留存下来唯一的一块遗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学校还是师范的时候,校舍很小,与现在是无法相比的。从七十年代开始,学校才逐步扩充扩大起来。目前原师专校舍的整个布局状貌,完全可以用现代化的摄像工具,摄制一幅全景图保存下来。但对于五六十年代校舍的布局状貌,由于当年没有留下可资查阅的资料,所以只能通过记忆的搜索,将其描述出来,以供参考。本文就想弥补这个空缺。
五六十年代台州师范校舍的布局状貌,可以1952年为分界线,此前与此后大不相同。我是1962年被分配来到这所学校的,据我所知,五十年代末以后直至六十年代末,校舍的状貌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我对于五十年代,尤其是1952年以前的情况,完全是从年近耄耋的王峻德老师那里请教得来的。他记忆清晰,语气肯定,使我确信无疑。
1949年,学校从仙居三井寺搬回临海至1952年,校舍主要分布在北固山上,即原私立建成中学,包括城隍庙、嘉佑寺、同庆楼、轩辕寺、金刚庵等旧寺庙和建在半山腰的五间平房。山腰平房作教室用于上课教学,行政办公集中在城隍庙(也有几个教室),同庆楼为教工宿舍,嘉佑寺、轩辕宫、城隍庙、金光庵,以及1954年左右增加的七星宫、西陵宫与八仙岩,既有学生宿舍,也有教师住宿。除了城隍庙与金刚庵位处山顶,其它几处都在山坡上。
1952年,北固山麓建起了新校舍,于是学校的主体部分就搬下山来了。那时的学校范围依然很小,只有几百不上千人的规模。
学校面南而建,校门口(1959年前校门直对狭窄的虎龙街)的东南侧,是一个开放公用的道司里广场,可供学校开运动会。广场北面是师范附小(此处五十年代末还是县府所在)。附小与师范只是一墙之隔,有一小门可通。
进入学校的大门,沿着通道走几十米,于东侧有一排三间平房,曾依次用作总务处、校长室与教工小食堂等。这排平房的南面紧邻着道司里广场。
位于校园中央的,是两幢二层的木结构东、西教学楼一字排开,上下每层都有五个教室,两端各有一个小房间。东、西楼之间有一条通道(直对虎龙街)。
东楼教室前面是一块比较空旷的活动场地,有蓝球场、排球场等,每当课外活动时间,场地上处处可见同学们活动的身影。东楼后面是一个礼堂兼学生膳厅,礼堂朝西坐东,里面摆满了许多轻便活动的四方饭桌,还有一个固定的舞台。整个礼堂可容纳全校学生的用膳或开大会,也可观看演出。礼堂东侧通过左、右两扇小门,便是学生食堂的伙房、粮库、食堂办公室。礼堂后面还有一排平房作为学生的盥洗室,再后面是养猪场。
至于西楼,在五十年代,除了一楼的二个教室之外,主要作为行政用房: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教研室、图书馆、阅览室、函授部、理、化实验室和教工活动室等。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学生人数激增造成教室欠缺,使行政用房处于变动不居状态,而且还借用地委党校的一些教室、学生和教师宿舍。1959年建造了一座现在所称的“行政楼”,共上下二层,12个教室4个办公室。至此,学校的校舍布局及其主要功用,才基本予以定格。作为学校指挥中心的校长室,则定居于行政楼二楼中央楼梯口的一间,二楼还有团委、档案室、政教教研室、生化、物理实验室、函授部、体艺教研室等;语文、自然教研室、图书馆、览阅室、美术教室、工会活动室等设在一楼。西楼二楼腾出行政用房以后,都构建为教师宿舍。行政楼与西楼之间有一条水泥路作为甬道。西楼的北边还有一间音乐教室。
校园的西面有几间平房一字排开,与校外的道路相邻。后来这几间曾用来作乒乓室(阅览室)、图书馆办公室、书库等。西北面有一道后门可通往山上。
那时候,学生和部分教师的宿舍分布在后山。走出学校的后门,可见山坡上有一条石板路,它南下与文化路相接,向北可一直向上,爬上92级石台阶至城隍山顶,就是城隍庙和相距百来米的金刚庵,从山上下来至山腰处,有同庆楼、嘉佑寺、轩辕宫和山腰平房,再下来在石板路西侧的山坡上有八仙岩、西陵宫与七星宫,后两处距离后门口最近。每天清晨的时候,同学们就从山上奔涌下来,赶到校园里集中做早操,而到了晚上夜自修下课的时候,他们则沿着山路挪移而上,回到宿舍里就寝。无论清晨或夜晚,每逢这时候,山坡上人声鼎沸,脚步轰隆,好一幅壮观的景象!
石板路的东侧有一排20来间的琴房,作为学生们练习弹奏风琴的地方。这里距离校园里的教室比较远,因而琴房里弹奏的琴声不会干扰学生的上课和自修。每当夜自修的校园一片宁静的时候,我在七星宫的宿舍里,常常听到琴房里传出的悠扬琴声,使我享受到一种悦耳动听的美感。
七八十年代以后,学校的地盘扩大了,购买了前面的军分招待所和后面的台建公司的房产,于是校舍的布局有了很大的调整与改造,新建了教学楼、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图书馆、餐厅与宿舍等等。“螺丝壳里做道场”,学校也成了一所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师范专科学校。
在五六十年代台州师范基础上扩充起来的目前老师专的校舍建筑中,那一幢二层的木结构行政楼,是目前学校遗址上唯一仅存的属于学校自己所有的老房子了。它见证着学校办学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与整个老师专的遗址一样,都是教育后学激励上进的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