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学术擂台 - 正文

张崇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Geoderma》上刊出

作者:科研处    新闻来源:科研处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08

    近日,我校张崇邦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农林与土壤学领域Top学术期刊《Geoderma》上发了表题为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impacts denitrifying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functioning in marsh soi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一完成单位均为16877太阳集团。《Geoderma》是荷兰土壤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关于农学、林学和城郊土壤结构与功能演变、土壤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发挥及其演替、土壤污染与修复等相关的高水平前沿学术成果,是国际土壤学界广泛认可的享有高度学术声誉的期刊。该期刊审稿严谨、鼓励创新性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成果发表、更欢迎多学科交叉型研究成果。
     护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由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等在1979年引入我国,旨在发挥该植物的减少滩涂盐含量、抗风防浪、保滩护堤的功能。1980年试种成功,随之广泛推广到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滩涂上种植。但由于互花米草引入后无天敌控制,在我国沿海滩涂迅速蔓延,且繁殖力极强,给我国沿海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
    张教授课题组针对入侵杂草护花米草的生态危害性,在国家基金和省基金的资助下,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滩涂样地确定、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研究工作。最后结果表明:护花米草入侵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反硝化速率3.51.5倍,而且也显著提高了反硝化细菌丰富度、均匀度以及α-多样性2.01.3倍,但对反硝化真菌群落组成的改变不显著。同时,该成果也发现反硝化速率仅显著地与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有关,与反硝化真菌群落组成关系不大。此外,该成果也证实了在护花米草改变反硝化微生物群落过程中,地上植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土壤pH的变化是驱动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演替的决定因素。总之,护花米草的入侵提高了入侵土壤氮肥的损失,进而导致本土植物因氮肥不足被排斥。张教授课题组的发现不仅为人们了解护花米草的入侵机理提供了科学证据,也为今后我国有效控制护花米草的进一步入侵提供了理论支持。
    论文链接网址为:https:// doi.org/10.1016/j.geoderma.2020.11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