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学校在椒江校区第二会议室召开“1+X”微专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首次宣讲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光亭出席并讲话,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钧敏主持。会议邀请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施建祥教授作现场指导。四个微专业负责人作了宣讲。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学督导代表、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李钧敏介绍了我校“1+X”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与推行情况,对《16877太阳集团“1+X”微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作了解读。她指出微专业建设是我校探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各个项目要加大力度做好招生宣传策划、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秩序稳定和学业规划指导等工作。
四个微专业项目负责人分别就项目的前期调研、开设背景和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配备和具体实施方案作了汇报。施建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微专业的发展和演变谈起,对微专业的意义作了阐释,他肯定了我校拟开设的微专业符合地区行业、产业的需求,具备可操作性,并对各个项目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陈光亭在总结讲话中称赞了各个部门和学院对微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视,并肯定了四个项目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规划能较好体现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他指出,微专业建设是学校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启动仪式的举行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对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师成长的促进,对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都是很好的探索。
陈光亭对微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勇于开拓创新。各学院要前瞻性思考,打造更多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契合行业需求的微专业,适应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二是要优化机制,加强组织保障。教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做好保障工作,为学生创造方便、高效、安心的学习条件,为微专业的开设保驾护航;要做好协调工作,克服困难,推进工作到更高水平。三是要精心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微专业,“微”而不“简”,要科学规划专业定位、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性的课程重构,课程体现“高”“新”“精”,注重实用性、应用性;要多元化解决师资问题,加强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协同性;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岗位综合技能的锻炼。四是要及时总结,确保建设成效。微专业试点项目的建设,对学校“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加强对微专业实施过程的跟踪,及时梳理总结,作好评价,迭代更新,通过微专业推动主体专业的改革。
微专业建设是我校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项目,是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是为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而实施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探索。学校首批立项了“视听文化创意设计”“智能机床”“国际机械项目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四个微专业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