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秉持“党建赋能、人文化成”办学理念,积极建构以“勤以致知、笃以致用、弘以致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力培养守正创新、交叉融合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勤以致知——学科专业“两体协同”
学院以强化交叉融合的“大文科”视野为基础,通过学科专业“两体协同”力求在人才培养中实现“致知”。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学院发挥党支部作用,推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互生,通过强化学科建设和教师科研优化教学环境,以优质科研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5项,有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并荣获优秀等级。发表论文226篇,其中权威期刊5篇,一级期刊14篇,CSSCI刊物50篇,出版著作47部,其中有8部在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出版;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台州市文化曙光奖5项,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
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以科研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13门课程入选省一流课程,4门课程入选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使学生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感受知识的魅力和科研的乐趣。同时,学院还注重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
笃以致用——课内课外“融合创新”
学院以强化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课内课外“融合创新”力求在人才培养中实现“致用”。学院发挥党支部作用,让党员教师和学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中强调融合创新的实践导向,成效显著。
近4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项,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60项。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在国A竞赛中获奖7项,在省A竞赛中获奖120项。
学院构建四年一贯的完整实践链条,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多家中小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教学指导。充分发挥“三站一库”平台优势,即党员教授博士引领的“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中学工作站”、党员中学名师引领的“中学特级教师工作站”、党员学生引领的师范生“名师摇篮(卓越教师培养流动站)”,将名师指导、教研引领、实训导向融于一体,将校内外资源汇于一炉,发挥协同效应。同时,党员教师领衔的“融媒体学院”等校地实践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轨、了解行业动态的窗口。实施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融合创新计划,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指导力量,将“论语问茶”等4个学习平台、“风雅诵读社”等7个学生社团及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等10余项竞赛与相应的理论、实践课程建立对应关系,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
弘以致远——成才成人“双轮驱动”
学院以强化新时代的价值引领为导向,通过成才成人“双轮驱动”力求在人才培养中实现“致远”。身正为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致力培养师范生的高尚师德以及非师范生的明德之质,着力塑造学生的垦荒之志和家国情怀。
学院采取多元化的育人策略,以教工党支部为单位,强化课程思政,将德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深刻的德育教育。邀请行业模范走进课堂,采取“名师进课堂”“拜师学艺”等形式,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和职业心得,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热情。学院还利用“书山仰止读书俱乐部”“砺学堂”等平台,推动文化育人,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院利用新媒体宣传矩阵,推进网络育人,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接受正面的价值引导。
学院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通过“创客论坛”“论语问茶”等平台,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同时,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项目,通过亲身体验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体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于2024年6月12日《光明日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6/12/nbs.D110000gmrb_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