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近年来,16877太阳集团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次登岛、两次回信、一次回电”精神,以思政课“1+N”模式改革为引领,主动构建“校地互动、产教互融、校内互通”的思政课育人体系,大力培育具有“忠诚、奉献、进取、合作”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获得社会各界良好反响,受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一、党委顶层谋划,狠抓思政课程“1+N”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党委理应肩负起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责任。2018年底召开的校第三次党代会,将推进思政课“1+N”模式改革写入报告,提出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魅力课堂”;2019年,校党政联席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2019行动计划”,专题举办了“信仰·价值·行动——怎样打造一堂思政‘金课’”主题沙龙,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市政协主席陈伟义等齐聚一堂,现场为思政课建设“把脉”;校党委班子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全员上大课、传大道,全年累计授课45次,为深化思政课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专兼同步发力,完善师资队伍“1+N”架构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加大思政人才引进力度,2019年,共引进思政课教师8人(其中,博士7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盛跃明领衔的工作室获批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与此同时,不断整合、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延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的各界精英充实队伍,逐渐形成了以主讲教师(“1”)为主、兼职德育导师(“N”)常态化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组建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截止目前,已有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孔璋、全国人大代表翁丽芬、“大陈岛的活电图”王海强等35名各行各业人士被聘为校外德育导师,累计为7000多名学生授课达55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讲好地方精神,促进教学内容“1+N”拓展
思政课不是空中楼阁,还要接地气。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代表的台州地方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深厚的底蕴。地方专题(“N”)作为教材体系(“1”)的有益补充和有效延伸,起到了理论落地的作用。学校从大陈岛垦荒精神中提炼出“忠诚、奉献、进取、合作”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质,为学生注入“垦荒基因”,打上“台州烙印”,将新时代垦荒精神融入思政课改革建设的全过程,打造地方精神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高地,组建了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大陈岛垦荒精神管理研修学院、“党建共同体”三驾马车,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入融媒体项目“我们是新时代的垦荒者”,开发了《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台州发展》在线思政选修课并完成首轮校际选课和运行,举办了近3000名学生参加的“垦荒精神杯”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应届毕业生留台率首破30%大关,服务台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与日俱增,垦荒精神已熔铸为学校的红色基因。
四、丰富手段载体,推进课堂形式“1+N”创新
在做精思政课第一课堂(“1”)的同时,学校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第三课堂(“N”)。“青听1139”“德业大讲堂”“崔叔聊吧”“校长零距离”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丰富多样的思政品牌牢牢占领校园舆论主战场,理直气壮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其中“青听1139——党委领导与青年学生话成长”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大思政”实践教学渐成体系,参观类、调研类、竞赛类、读品类四大模块有机结合,市检察院、大陈岛、亭旁镇、楚门镇、屿头乡、伟星集团等10余个思政课实践基地相继落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提升了思政课的厚度;线上思政如火如荼,“形势与政策”课线上学习访问量达700万人次,2项思政课在线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让纷繁复杂的立德树人工作,通过思政课这个“针眼”,有条有理地贯穿起来,提升了“三全育人”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将持续深化思政课“1+N”改革,将思政元素像“盐”一样融入人才培养,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化爱国主义、生命健康教育,在不断的守正创新、反思总结中提炼思政课改革的“台院”做法和台州经验,打造底色鲜明、别具一格的思政课改革建设新模式。
——发布于2020年7月24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4793428/rmh1479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