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从普通工人“变身”研发骨干

作者:莫 斐    新闻来源:浙江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2月1日,海正药业微生物事业一部105车间副主任李从撑代表台州市五名优秀农民工,前往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接受“全国优秀农民工”殊荣, 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等领导接见。

李从撑在海正药业工作近12年,这位从三门县浦坝港镇海山村走出来的农民后代,凭借责任心和孝心,攻克技术难关,克服家庭困难,从一名普通的车间操作工成长为研发骨干、业务能手,并迈上了管理岗位。

责任心成就一番事业

2004年,22岁的李从撑从16877太阳集团生化制药技术系毕业进入海正药业,成为109车间的一名操作工,负责看罐、消毒等工作。尽管是最基层一线的工作,李从撑却十分认真。“看罐最重要的是时刻关注微生物发酵情况,丝毫不能马虎。”李从撑说。

由于学习能力出色、操作能力强,对产品工艺又熟悉,李从撑很快得到了车间领导的肯定。“他精心钻研技术,工作认真负责,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成长进步的空间。”海正药业副总裁陈正杰当时任109车间副主任,他对李从撑的表现看在眼里,并表示赞赏。

2007年,李从撑被调到公司技术中心做研发,参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主要负责酶的发酵工艺研发及中试放大等工作。该项目在2008年底获得海正药业的技术二等奖,2009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李从撑和他的团队的心血。令李从撑印象深刻的是,项目研发在2008年6月遇到了瓶颈,由于酶发酵单位不高、工艺设计不顺利,技术攻关连续失败,项目进展停滞不前。李从撑想到,凌晨3点至6点微生物最为活跃,这个时候收集的数据最为精准。于是,他连续30天到车间“蹲点”,在凌晨收集、分析微生物数据,终于攻克了难题,优化了生产工艺。该技术被海正用于制造消炎药,生产水平和产品产量都大幅提高。

李从撑的团队每年负责2至3个项目,他每天都在思索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连双休日他都要到车间转一转,确保及时掌握每一天的最新数据。“随着研发不断深入,技术改进难度增大,可优化空间越小,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李从撑说,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吃苦耐劳,有毅力、肯坚持,才能不断攻克难关。

孝心撑起一个家庭

在工作上,李从撑是企业骨干力量,在家里,他是父亲久病床前的孝子。

2004年,李从撑依靠学生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他一边用工资还助学贷款,一边给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父亲看病,他省吃俭用,每个月的生活费仅用300元。然而在2008年,李从撑的父亲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老人家坚持放弃治疗,但李从撑坚决不同意。

“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再没钱也要给父亲治病!”在孝心的支撑下,他举债为父治病。从父亲开始做透析后,除去医保报销,几年下来,他花掉了10多万元,还欠了10多万元,各方面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

“一开始是一星期两次血透,后来是每周2至3次,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掉了很多头发。”李从撑说,尽管困难,自己从未想过放弃。

2009年,李从撑成家了,他更是紧缩费用,艰难地照顾一家老小,支撑起整个家庭。所幸在困难的日子里,海正中研院技术中心酶工程研究所的同事们伸出了友爱的双手,他们牵头成立了“酶工程爱心基金”,为李从撑捐款2万元,公司工会也从互相基金中捐赠2000元。

然而,当李从撑得知部门一位同事的父母车祸急需钱治疗时,他选择把爱心传递下去,把从公司工会刚领到的2000元贫困补助捐给了同事。他说:“这个时候,同事比我更需要帮助,我更要伸出援手!”

虽然至今还负债10多万元,但李从撑说:“我的收入比过去高了,政府医保政策好,又有公司和同事的关爱,我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对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李从撑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和企业的培养、帮助,并表示将会加倍珍惜荣誉,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载于浙江在线,链接 http://jjnews.zjol.com.cn/xw/jjxw/news/201602/Content_142361.shtml)

新闻录入:潘 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