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从陶宗仪的生平与著作说起

作者:吴世渊    新闻来源:台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7

2月20日下午,16877太阳集团副教授吴晶在路桥区峰江街道下陶村南村讲堂以“陶宗仪的生平与著作”为主题作讲座。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是黄岩(今路桥区峰江街道)人。他广览群书,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在元末兵乱时期,避乱于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他积叶成书,编纂了《南村辍耕录》30卷与《说郛》100卷,这些书籍对后世而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2月20日下午,在路桥区峰江街道下陶村南村讲堂,16877太阳集团副教授吴晶以“陶宗仪的生平与著作”为主题,与村民分享了这位乡贤的故事。吴晶循着陶宗仪一生轨迹,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度解析,讲座十分精彩。记者将内容加以整理,成文如下。

陶宗仪祖籍福建长溪,先祖陶榎(宋代)曾任台州司户参军,“遂家于台”。陶宗仪的父亲陶煜,字明元,号“逍奥山人”,曾任上虞典史;母亲赵德真,乃南宋皇族后裔。陶宗仪娶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外孙女费元珍为妻,并与元代著名画家王蒙交往甚密。陶氏一族可谓是显赫一时的文化世家。

陶宗仪自出生起,便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他一度有志于功名,但因执笔论当世,为考官所忌讳,使得科举考落第,从此他潜心古学,无所不窥。《南村辍耕录》中,有记载元末科考,主考官公然受贿,举报人遭报复,真正怀才之人未能及第等,或许这正是陶宗仪放弃科考的原因。

公元1348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事,此后战火不停。1367年,朱元璋遣朱亮祖攻方国珍,台州地区遍地狼烟、生灵涂炭。陶宗仪大妹宗媛、三妹宗婉及三弟宗儒妻王淑被乱兵所执,壮烈殉节,一人被杀,二人自尽。原本定居台州的陶氏一门惨遭灭顶之灾。陶宗仪妻子费元珍是松江人,其父亲为海道都漕运万户费雄。费家三代显宦,家资富有,在松江地区有广泛的人脉和根基。加之松江属张士诚管辖,社会较安定,且因张士诚优待文人,松江成了当时文人的聚集地。以上种种原因,令陶宗仪中年时,定居到了松江。

陶宗仪在松江买地结庐,建造南村草堂,又开学馆教授弟子,他曾五次辞聘、隐居不仕(在元朝三次辞聘,入明后又两次辞聘),专心著述,完成《说郛》《南村辍耕录》《书史会要》等著作。

人在异乡,思乡之情尤为浓烈。中年之后,陶宗仪写了大量诗作,表达了对故乡台州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有“风景不殊乡音远,梦归夜夜浙江船”“赋归归未得,长夜梦台州”之句,回乡祭扫诗曰:“江汉悠悠为客流,先茔回首泪滂沱。”

再来说说陶宗仪的两部主要著作——《说郛》与《南村辍耕录》。

《说郛》是由陶宗仪选录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汇集而成。“说”意为各家著述,侧重笔记小说;“郛”本义城邦,取聚集之意。《说郛》属于大型丛书(类书),收书600余种,内容包罗万象:经史传记、考古博物、山川地理、虫鱼草木、诗词评论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笔记小说集。

从价值来看,《说郛》一方面保存大量后代已佚文献资料,如已散失的《博物志》《搜神记》等,《说郛》是重要的辑佚来源;另一方面,它也保存了善本,如所录的《洛阳伽蓝记》《拊掌录》《临汉隐居诗话》等均为善本。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对此评论道,“宗仪喜纂述,贫不能市书,间从友人借贷得,则录其要语,名之曰《说郛》。”

陶宗仪编成《说郛》不久病卒(一说尚未编完),尚未刊刻,以抄本的形式,在松江地区流传。明末清初,陶宗仪后人陶珽对《说郛》加以增补,编成120卷,刊刻行世,但120卷本混入了明代书籍,不是原貌。民国年间,张宗祥根据存世六种《说郛》残抄本整理出《说郛》100卷,世称“涵芬楼”本。

在临海市博物馆,也藏有《说郛》抄本,该抄本最初为明代汲古阁主人毛晋所有,民国年间,被黄岩学者王舟瑶购藏于九峰图书馆。1951年,项士元先生征集该抄本,收藏于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临海市博物馆的前身)。

张宗祥在整理“涵芬楼”本时,未参校台州本《说郛》,在他看来,该版本价值不高:《说郛》原本是100卷,收书600余种,台州本仅60卷,收书366种;台州本所收《遂初堂书目》为通行本所无,台州本应是明代人偶得不全之本,重加编排的。

事实上,台州本《说郛》可纠正张宗祥本之误。譬如,张宗祥本《说郛》之《襄阳记》:“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贼知其贤,旋军而还。”而台州本结尾多“一郡获免”,文意完足。再如,张宗祥本《说郛》之《孝子传》:“义熙中,华宝父从军,时宝八岁,其父语宝曰:‘吾还,当营婚冠。’值咸阳丧乱,吉凶两绝。宝年六十不冠,妻举言流涕。”“妻”其实为误字,台州本作“娶”,全句为“宝年六十不冠娶,举言流涕”。

此外,张宗祥本是在存世六种抄本基础上整理的,由此可以推断,台州本可能是《说郛》最早的版本,意义非凡。

《南村辍耕录》的来历更奇特。陶宗仪在松江南村耕读之余,每有心得,即随手札记于树叶上,贮于罐中。后来陶宗仪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编写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与《说郛》注重野史逸闻、考古博物、山川地理的特点一脉相承。更可贵的是,《南村辍耕录》突破正统的经学、理学,关注“旁门左道、雕虫小技”的学问,这些资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医学、艺术等领域的重要依据。

《南村辍耕录》记载内容极为广泛,它记录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元末动乱时,食人肉的凶残场面;有“三姑六婆”、刻名印等关乎社会民俗内容的描述;还有文字考证、文章写法、台州方言等文学、语言学方面内容的收录。

一些有趣的内容也被载入了《南村辍耕录》,例如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的洁癖轶事;还有回族如何制作木乃伊的详细资料,这也是我国古籍当中最早出现“木乃伊”的记载。

陶宗仪本人重视实学,擅长探究考证,这在《南村辍耕录》中有所体现。他记载了黄河的源头、海洋潮汐的原因等史料。他对火柴发明年代所作的考证,被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所肯定。中国古代学术界历来重视“性理之学”,而从北宋开始,浙江学者沈括重视探求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陈亮、叶适等人提倡“事功之学”,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陶宗仪的学术思想,与这几位名家一脉相承。陶宗仪积叶成书、勤奋治学的精神,与崇尚实学、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

(3月4日《台州日报》)

新闻录入:潘 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