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台州晚报]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新招迭出

作者:陈红松 程杰    新闻来源:台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8-04





   在大学生暑期实践方面,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有不少“品牌项目”。
    比如与临海市文明办合作推进“春泥计划”,前往临海市永丰镇、河头镇、尤溪镇、江南街道等地为农村的孩子辅导功课、疏通心理、培养才艺的“春泥萌芽”实践队;有在临海大洋社区进行义务支教的“行知”实践队;有前往临海“夕阳红”托老院和恩泽医院从事志愿服务的实践队……
    在保留传统好项目的基础上,人文学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又新招迭出。
    “今年,我们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创新,呈现出两大特色:一是跨界融合,二是专业素养新拓展!”昨日,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副书记吴世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跨界融合”方面,他举了四个例子:台州府城民俗文化调研“角虫”实践小分队主要是帮临海古建大师黄大树整理和编目古灯具,涉及文物和博物领域;天台山隐逸文化调研队探索天台山隐逸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其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涉及地方文化;临海古村落文化保护影像小组用影像记录正在消逝的古村落,涉及利用新媒体对传统村落的记录;CSS2015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活动,涉及社会学。
    谈到“专业素养新拓展”,吴世永认为:人文学子理应呈现出“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特性,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开始抓起。

    触角之一:调研台州府城民俗文化
    7月4日至13日,人文学院台州府城民俗文化调研“角虫”实践小分队在吴世永老师的指导下,首次与临海市戚家军文化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调研。
    这次实践队的主要工作是为临海古建大师黄大树先生收藏的700余件古灯具整理和编目。黄大树先生在进入古建筑修建行列之后,从全国各地搜集各类古物,并自费建立了三个民俗博物馆:古婚床博物馆、古服装博物馆、古灯具博物馆,单是古婚床,就收藏了150多张,古灯具收藏700余件。
    对于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来说,是初次接触古代文物,因而在活动开展前期,由于缺乏博物馆的馆藏分类编目的知识,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后来,同学们在查阅了相关文件和资料后,并在黄大树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践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对700余件古灯具的整理和编目。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历史用实物说话”的道理,他们明白了古建筑和古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他们对每一件古灯制作了PPT文物档案,包括该灯具的序列号、质地、规格和照片等,最后还有系统整体的目录大纲,为将来专家人士进一步对古灯的研究做准备。实践小分队在最后的整理中,空出半天时间进行总复查,将博物馆古灯实物和文件记录反复比较和对照,确认无误后才放心。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自己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带队老师吴世永说。参加实践的大二学生罗婷则表示:“通过实践,我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触角之二:探索天台山隐逸文化
    7月5日至7日,人文学院天台山隐逸文化调研队在胡正武老师和赵锭华老师的带领下,立足“隐逸”二字,围绕佛道儒思想根源,着力典型个体的隐逸特点,在天台进行了为期3天的文化考察。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哲学思想、文艺创作等均有深远影响。隐逸文人把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把文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天台以其山光水色、浓厚的宗教文化颇受历代文人青睐。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气象共同孕育了天台山隐逸文化,除佛家僧人,道教道士外,还有著名的寒山子、范增、昭明太子等人。
    调研队3天的行程衔接紧凑,先后考察了九遮山、寒岩、明岩、国清寺、桐柏宫、护国寺等地。每位成员积极主动,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翻阅相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隐逸文化的认识,特别对寒山子、范增、昭明太子的单体隐逸进行了重点考察。在7月7日上午,调研队受到了护国寺住持月净法师的热情接待,考察了佛法与隐逸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大乘佛法中的度人与度己、人空与法两空等思想在佛教隐士身上的体现的问题。
    天台山隐逸文化博大精深,亦对现实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传承和开拓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优秀思想,为文化建设献出一份力,天台山隐逸文化调研队将再接再厉。

    触角之三:用影像记录临海古村落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临海市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工作,16877太阳集团电影学会与临海市建设局、文管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古村落文化保护影像小组。
    7月7日晚,临海市古村落保护工作座谈会在16877太阳集团临海校区新闻演播厅举行。在7月4日至7月20日期间,临海市古村落保护影像小组,在人文学院单仁慰老师带领下,分别前往临海市汇溪镇孔丘村和小芝镇胜坑村进行采访拍摄和影像记录。
    孔丘村是临海市成功申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单位之一。该村位于汇溪镇的深山峡谷中,文化气息浓厚,被誉为临海东乡文化第一村。村里有历史悠久的章氏宗祠和“半耕堂”以及“五世同堂碑”。 在孔丘村拍摄期间,其山其水,耕读文化,无一不给拍摄小组成员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山水悠然间品味自然之美,在古村炊烟中体会天人合一。但是悠然之间,也让拍摄小组成员深感古村落毁坏现象的严重性,感到保护抢救责任重大。
    小芝镇胜坑村,坐落在牛头山水库上游一个峡谷中,该村是“南宋名相杜范后裔聚居地”。 700多年来,村民们沿溪以石头筑屋,以石块铺路,以石条造桥。而今,村中住民已经不多,所见到的大多是老人。村中房屋,不少只剩断壁颓垣,有的只留下了一堵外墙,依稀能见昔日轮廓。拍摄小组所拍摄到的最晚的民居也是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木结构砖石土房,胜坑村的石屋,散发着悠远、质朴的记忆。
    中华传统文化在古村落里表现得尤其鲜明,不仅是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古村落中的民风、民俗,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但在过去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古村落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因而保护古村落迫在眉睫——这也成了同学们的最深感受。

    触角之四:调查中国社会变迁情况
    7月9日至7月22日,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CSS2015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林仙和程君岭老师带领下开展为期12天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活动。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缩写为C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在我国151个县(区),604个居(村)民委员会开展调查。每次调查全国样本量约为一万余户家庭。此次,台州地区抽取了温岭和天台两个县市地址,共八个访问区域。
    在访问过程中,同学们坚持微笑访问,以最亲切的态度和受访对象交流。遇到不识字的受访人,甚至将多达41页的问卷逐字念给他们听,并耐心地解释每一个受访者的疑惑。他们坚持真心地付出每一分钟,让每户长达两个小时的访问内容能够保质保量。
    在访问过程中,队员们接触到不同的民情民意,这不是单薄的数据可以涵盖的社会状况。问卷的数量虽不庞大,但一份份微小的力量将汇集成支持的源泉。在全国各地CSS2015调查结束之后,高质量的调查数据将成为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公共资源。
    如何看待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触角?16877太阳集团人文学院院长罗华说:“现在16877太阳集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希望人文学院学生能走出校园,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印证,将理论与实践相对接。”

(载于8月2日《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