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台州晚报]“善小”常为亦能成大德

作者:蔡铭耿    新闻来源:台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0

  在16877太阳集团椒江校区后勤处老师张培荣的抽屉中,有一叠详细记录失物信息的笔记本。里面的每条记录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找失主”故事。在同事们眼里,他工作认真细致,为人热情。在学生们心里,丢了东西去找张老师,准没错。(10月17日《台州晚报》第5版)
  在当今媒体五花八门的新闻当中,拾金不昧之类的好人好事已经很难成为重要的看点。倒并不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并不稀缺这样的品质,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案例,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习惯于通过臆断拾金不昧的行为动机来评判个人品质,是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还是源于道德自律,而这样非此即彼的揣测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向前者,从而模糊甚至抬低了拾金不昧的道德成本。
  正因此,面对越来越挑剔世故的道德审视,类似拾金不昧这样的好人好事,似乎并不能征得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认同。编辑之所以把这件“小事”刊发在报纸版面上,并且用了一个版面的篇幅,很显然是希望借助充足的实例来举证张老师的拾金不昧是确有道德出处的,并且要让大家都能信服这样的好人好事。而在笔者看来,张培荣7年的经历足以向我们证明编辑想要表达的初衷。
  首先是张老师从进校开始一直坚持义务替失物找主人,不图名利。这并非他的份内事,却被他当做一份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事业来郑重对待,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我只是尽了我的责任与义务,但求心里踏实。”从报道中来看,这番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对失主损失财物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也是对他人托付拾到财物的负责到底,更是对净化校园风气的一种担当维护。
  其次是张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详细记录失物信息的笔记本,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出现冒领或错领,是对失主的负责,另一方面记录下的绝大多数是保洁员拾金不昧的最佳证据,也是对保洁员的一种精神鼓励,为此他还特地建议物业公司,对拾金不昧的保洁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这同样也是在为他自己证明,就连失主都难以记住的丢失钱款,他给精确到了5毛,严谨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就是不怕吃亏的执着精神。即便私人手机短号变成了“失物招领热线”,深夜半夜也不得安宁,但他还是不改初心,甚至比失主更着急,比如多次上门去找失主。经过长期摸索实践,他还专门总结出了一套找失主的方式,尽管大都颇费周折,但他还是乐此不疲,不计得失。这其中还包括为勤工俭学的学生争取合法劳动所得,以及将长久等不到主人的财物以献爱心的方式捐给困难学生。
  看似平凡细微的小事,经过时间的打磨,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张老师就是很好的践行者。也正如张老师所说的那样,“我希望能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温暖,这样才有意义。”在相信并且感动于道德力量的同时,笔者建议,大家不妨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汇集“善小”,形成强大的社会暖流,凝聚社会正能量。

(载于10月20日《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