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台州日报]什么样的画能印在丝巾上

作者:陈洪晨    新闻来源:台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9-19

  生活中,从建筑、装潢、服装,到包装、宣传册、海报,无处不包含着设计艺术。近几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我们台州,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锐设计师,李志明,就是其中之一。
  9月15日,“尺·渡”2014李志明个人设计作品展在16877太阳集团艺术学院展厅揭幕,共展出青年设计师李志明近年创作的50多件设计和绘画作品。通过这场展览,李志明希望向更多人推广设计艺术。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 
  从事设计行业10多年的李志明,从去年开始,喜欢上了水墨画。最初接触水墨画,是因为“做设计累了,想要放松一下,通过绘画释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李志明的绘画作品,不拘泥于线条与题材,用色自如,构图别具一格。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画的不是国画,只是借用国画的颜料和工具作为媒介,去呈现现代感的作品。
  这些画风独特的作品一经公开,就遭到了不少传统绘画者的批判,同时,也令许多人耳目一新。这些画作的优劣,李志明自己也无法作出评价,但他相信,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
  画了一段时间,李志明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画作中融入了设计语言。这些画作吸引了同样重视设计的台州本土时装品牌台绣的注意。
  今年,李志明的3幅绘画作品被台绣时装品牌选中,用于丝巾开发。印制着李志明画作的3条精美的丝巾,也在此次个人设计作品展上亮相。
  李志明希望,台州的设计艺术可以推陈出新,更贴近市场。“这是对设计师的一种肯定,也可以促进艺术融入生活。”

  “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脚踏实地” 
  在外行人眼里,设计无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闭门也可造车。其实不然。
  “设计是一门学问,要充分考虑作品与受众的对接。”李志明说,“以品牌标志的设计为例,设计师要突出产品的优势和卖点,以品牌标志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
  为了让人一眼就能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记住自己的设计,李志明希望把每件作品设计得“像男女厕所标志一样深入人心”。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每日收集全球设计资讯和优秀作品为自己充电,李志明还有一大爱好,参观各大企业和机构,从实地考察中寻找创作灵感。
  李志明为德字牌木制品设计品牌标志时,苦于无法创作出代表该品牌形象的作品,急得焦头烂额。他一次又一次走访企业,直到有一天,他在车间看到一段完整的树桩被工作人员送入机器。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年轮,伴着机器“嘎吱嘎吱”的声响逐渐缩小,木屑在机器中飞舞,不一会儿,木桩便成为另一种形状。他眼前一亮,回到家后,几个小时便完成了创作。
  这件作品,中央是深咖啡色的字母“D”,外部由一圈圈浅咖啡色的不规则圆弧形包围着,像树桩的年轮。这一设计既通过色彩对比突出了“德字牌”,又通过产品原料形象地暗示了木制品,巧妙的构思令人叫绝,将标志印制在产品上,也十分美观。
  这一作品入围了“Hiii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与之相似,李志明在国内外各类设计比赛中屡获殊荣,大多与他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有关。

  “‘尺·渡’里,有我的梦想” 
  熟悉李志明的人都知道,已连续举行两届的“尺·渡”平面设计作品邀请展,从策划、邀请,到布展、开幕,事无巨细,都是他亲力亲为。更令人意外的是,举办这样一次展览,花销不菲,且少有商业收益,资金多为李志明自费或筹资。
  这样一件吃力不赚钱的事,主办者究竟图什么?李志明说,“尺·渡”里,有他的梦想。
  “把全国知名的平面设计师邀请到台州来,展出作品,交流观点,于我自身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可以让我保持对时代步伐和未来趋向的敏感度。”他说,“更重要的是,我想改变目前设计界普遍存在的一个怪现象。”
  李志明所说的“怪现象”,即设计师成为受众的执行者。“不少设计师说,设计是一件高强度劳动的工作,一件设计作品被要求修改数十次,成品为设计师遵照客户的想法制成的作品,而非设计师自身的创意与理念。”李志明认为,这是因为设计师群体自身还不够强大。
  “设计师与受众的分歧,是对设计师最大的考验。与受众意见不同,一种可能是设计师的作品仅考虑艺术性,缺乏实践性,因此无法得到受众认可;另一种可能,是受众的审美能力未达到设计师的水准,以致设计师实现不了自己的创意,只能沦为受众的执行者。”李志明分析说,“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设计师和受众的审美水平共同提高。”
  而举办展览,推广设计艺术,是改变现状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为推进台州文化艺术进步的一股力量。”这就是李志明的梦想。
  “‘尺’就是规矩,设计师的思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创作空间却规定在一定范围内。”李志明说,“以尺为舟,渡越艺术之河,即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无限的创意,这就是‘尺·渡’的用意。”

(载于9月19日《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