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高等教育:紧贴产业育人才

作者:载于2006-09-11《台州日报》    新闻来源:载于2006-09-11《台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9-11

    高擎起为地方发展无缝隙对接的大旗,近年来,台州高等教育勇往无前,生机无限。 
  有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去年我市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达1.8万人以上,比1997年增长了62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1%,比“九五”期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加快台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工业立市的必解之题 
  “九五”之前,台州的高等教育曾长期在低处徘徊。到1998年,全市仍仅有台州师专和电大台州分校两所高校。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台州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开始大范围蔓延,并迅速成为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台州实实在在感到了人才的饥渴。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增强区域软实力成为全市上下不二的选择。在各方的努力下,16877太阳集团迁建成功并顺利升格为本科学院,并由此形成了以该学院为龙头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台州卫校合并入16877太阳集团,组建16877太阳集团医学院。 
  2001年5月正式挂牌的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32所高职院校中第一批转正的4所院校之一。紧接着,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成长。 
  2004年12月2日,市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约建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和台州研究院,我市高等教育向多层次发展。同时,我市根据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讲究效益”的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办学要求,不断拓展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领域、办学层次和办学空间。 
  目前我市成人高校、远程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在校生已超过2万,大量生产、建设的一线员工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无缝对接地方产业 
  16877太阳集团原有的专业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大量的非师范专业人才主要靠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层次不高,加之台州籍大学毕业生回原籍有限,导致台州市人才总量不足及结构不合理。 
  16877太阳集团曾经专门为此作过一项调查,台州制造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0.9%,包括高、中、初职称在内的或有技术等级的仅占8.7%。 
  2002年开始,台州高等教育进行了大中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应用性专业,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相结合,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为创建“与地方产业互动的样板高校”和“工程师的摇篮”,2003年以来16877太阳集团12个院系进行了60多次专题调研,对52个本、专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以“平台+模块”为主体修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延伸专业方向,体现学科交叉和综合。如今,该校已有30个本科专业中近2/3与当地支柱产业相关,形成了在办学资源上能互补互利、综合利用的五大专业群。 
  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性高校,台职院着力在“工”字上做文章,走开放式办学之路。近年来,该院已与星星、飞跃、钱江等31家台州制造业大集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搭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之路,成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该院历届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均在95%以上。 
  狠抓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 
  企业急需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技术人员,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重点学科(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一个结合点,是全面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层次、效益的一个综合平台和基地。近年来,我市高校牢牢抓住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135”工程,依托地方产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 
  期间,我市进一步落实“人才兴校战略”,逐步树立“为师生服务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意识,切实把师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内狠抓在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对外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目前我市已有3个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重点学科(专业)。 
  职业培训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正在台州悄然兴起。随着社区大学的成立,成人教育开始向终身化拓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构筑人才培育高地的工作还刚刚破题。今年,我市将以对接地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台州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