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大学生“乡村十记”

作者:载于2006-08-29 《浙江日报》    新闻来源:载于2006-08-29 《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9-08

第一记:住破房的农民买了别墅
16877太阳集团 倪 贞 李华琴

    近日,我们来到上虞市道墟镇五四村,看到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村民别墅和规划有序的村民新居,村民居所、村道两旁点缀着绿化,整个村庄显得整齐靓丽。
  五四村前任村委主任马成龙告诉我们,这些变化是由村宅基地整治带来的。在具体整治工作中,主要有两种形式:拆旧建新和退宅还耕。就是把破旧的房子拆除,再根据新村的规划,由村里统一施工,新房建成后再统一价格出售给村民。这项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马成龙告诉我们,对有些不愿意搬进公寓楼,但又没钱买别墅的农户,村里便用以房换房的办法,即将别人的房子换给他们,然后再将那户人家迁入新居,最终让大家都得到满意。
  五四村62岁的老人马诚夫,是宅基地整治中的带头人,现在早已住进了新居。他认为,村民对宅基地整治应该支持。旧房换新房是村民得利的好事,并且拆迁期间,村里还能够妥善安排好拆迁农户的住宿,应该想得很周到了。
  今年71岁的沈林老人,因为自家的楼房拆了,现暂住在村委办公楼的3楼。老人看上去身体健康,神采奕奕。说起拆迁的事,他说一开始家里也是有争议的。毕竟老房子住了那么多年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再想想,做人总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有所突破,也该为儿子置办一套新房子。况且村里破旧房子多,也影响村容,都换成新房子,村里看上去就漂亮多了。老人告诉我们,他已经买了一套别墅,30多万。“今后的住房条件,即使城里人也没法跟我们比了!”说这话时,老人脸上出现了孩子般的笑容。
  村里负责人告诉我们,几年来,五四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目标,按照“村美、户富、人和”的要求,确立起“立足工业、改造旧村、改善环境、全面建设新五四”的新农村建设思想,大量投入资金,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道墟镇屯南村。只见一幢幢漂亮的别墅排列如棋盘,几条水道穿行其中,如飘逸的缎带。沿河而行,河水清澈,河中停泊着一些小小的木船,让人忍不住有拿起木桨荡舟碧波之上的冲动。
  屯南村村民张福云,说起村里的变化,显得十分自豪。他说,在不远处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经常聚在那里听莲花落、下棋。从自然环境上来讲,靠近绍兴的道墟镇空气清新,河道纵横,也正是适合老人生活的地方。他说,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在农村基本上没有人再种田了,人们多选择进工厂、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开店、办厂。至于那些农田,则由村里委托转包给种粮大户种植,再将土地承包费返还给农民。
  这次和新农村的“亲密接触”,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绍兴的深入开展,水泽之乡开出了朵朵美丽的鲜花。这幅一天更胜一天的美丽画卷,仿佛淡雅如烟的水墨画又喷上了浓烈奔放的水彩画,闪烁出绚丽夺目的光芒。

第四记:农民也学会了网上冲浪
浙江大学 王亚南  16877太阳集团 孙琴琴

    随着绍兴市城乡“信息网”的推进,宽带、电脑这些原来与农民相距甚远的新兴科技,如今切切实实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像城里一样,在网上冲浪,用农民信箱做生意,用QQ与朋友聊天……一句话,农村里也有“新新人类”。
    胡月明是绍兴县杨汛桥镇园里湖村的“赤脚医生”。附近的农民有点小毛小病都到他这里瞧瞧,配上一点药。在以前,遇到自己无法诊断的病症时,胡月明只能向书本这个“老师”请教。在全镇普及宽带时,胡月明申请开通了宽带。他用网络,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了解更多的日常保健知识,让农民也可以更健康地生活。
    很偶然的,笔者走进了“嘉时电脑”——一个面积只有十多平米的沿街店面。它的主人王伟华,是一个利用电脑自主创业的“新新人类”。几年前,他还在杨汛桥镇一家企业打工,负责花型设计工作。随着他对电脑制版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经验的增加,王伟华走出了厂门,开始利用电脑自主创业。
    一开始,王伟华只是利用电脑进行一些绣花制版,然后向绣花厂出售,虽然比在厂里时收入要高,但投入的也很多,生意不够理想。于是,他想到了利用网络来进行网上交易。王伟华建立了“嘉时绣花网”,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和以前的交易记录,没多久就有人对他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就这样,王伟华的产品渠道打开了。随着他的生意不断扩大,有许多企业和个人慕名前来,希望拜他为师,学习电脑制版技术。他开始收“徒弟”,一次带五六个。为方便外地求学者,他还利用网络招生,实施远程教育。同时,他还通过网络,推荐学成者到相关单位就业。
    杨汛桥镇普通农民吴玲玲,在我们眼中,也算是一个“新新人类”。前几年,她家和其他农民一样,只能通过收音机、报纸杂志、电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虽然也能基本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但却缺乏针对性,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不一定能及时得到。去年,她抓住村里安装宽带的机会,买来了电脑,接通了网络,从此,一家人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还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杨汛桥镇前年开始,通过浙江电子工程学校对1000多个农民进行转岗培训,吴玲玲也参加了。她学的是电脑,已拿到了远程教育的大专学历证书。
    从这些普通农民的言谈中,我们看到了信息网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的转变。农民懂得了用信息网致富、休闲、“充电”,他们已经开始冲破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的束缚,正在向一个新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