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在岭景支教的日子

作者:载于《台州日报》    新闻来源:载于《台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7-24

    7月7日至12日,16877太阳集团小学教育专业的15名大学生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奔赴临海市河头镇岭景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近一周时间里,除了教学,他们还对当地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走访调查。本报记者记录了期间的点点滴滴,服务队的活动并非壮举,部分片段却是农村教育现状的真实的反映。
    7月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16877太阳集团支教服务队出征的日子。一大早,15名大学生便驱车赶往临海市河头镇岭景小学。
  岭景小学位于河头镇兰桥村,是一所公办小学,全校共有500多名学生,32名教师。校园不大,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建造于1997年的“惠民教学楼”,然而细看教室里的布置,灰暗色的墙,破旧的木质桌椅,有些掉漆的黑板,和城区学校相差甚远。
  服务队被安排住在教师宿舍楼顶楼,是幢更加破旧的三层楼房。天花板被雨水渍打成了大花脸,大多数房间只摆放了床和桌子。可就是这样的宿舍楼,住了10多位学校老师。
  第一天,服务队没有安排特别的活动。晚饭过后,每间寝室都亮起了灯,大家互相商量着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7月8日 星期六 晴有雷阵雨
  今天是上课的第一天,岭景小学的金海勇老师也来到学校。聊天中,金老师无意中透露,学校只安排了附近的学生来上课,有位五年级女学生家住山上,离学校要走四五十分钟的路,她也兴冲冲地赶来了。
  这个消息让志愿者们颇感惊讶,随即便冒出了去这位女学生家家访的想法。
  下午,天转阴了。在金海勇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认识了这位女学生。她叫金欣苗,中等个头,扎着根马尾辫,见到我们,她憨厚地笑了笑。
  小欣苗的家在700多米的玉峰山半山腰上,海拔将近500米。由于盘山公路还在修建中,我们顺着一条小径穿行而上。
  一路上,小欣苗话不多,走在最前面专心地引路。
  我问她:“每天都要走这么多的山路吗?”她点点头,笑着说:“是的,每天早晚各一趟。有时候下大雨、下雪,可能会住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
  我又问:“要走多少时间?”她还是笑了笑,说:“平时我一个人走,只要40分钟左右。”
  我再问:“这么偏静的路,你不怕吗?”她摇摇头,又笑着说:“不怕,我已经走了2年多了。”
  小欣苗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接着,她又告诉我:“读一、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着我住。三年级后,他们去了宁波,一直在那里打工赚钱。我搬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就开始这样每天山上山下跑。”
  说话间,已经走了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天气有些闷,平时鲜有机会走山路的大学生们开始有些气喘吁吁,不时有人问还有多少路程。走在最前面的小欣苗依然面不改色气不喘,每每听到这样的询问,她便回过头微微一笑,说:“就到了!”
  20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小欣苗的家。
  欣苗的奶奶正坐在家门口做彩灯。这是当地农民的收入之一,活不重,按件计算时间又自由,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以此补贴家用。
  欣苗的妈妈刚从宁波回来,说到女儿,这位母亲满脸的自豪。
  “我和她爸爸都在外面,这3年没回过几次家。欣苗却能把自己管得牢牢的,学习成绩也挺好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那你们不是聚少离多?”有学生问。
  “是啊!她这个年纪其实最需要我们,有时候通电话,欣苗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说不想离开我们,想想挺对不住女儿的。可是生活所迫,没办法。”妈妈的声音低了下去。站在边上的欣苗听到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欣苗告诉我们,她们村共有3个岭景小学的学生,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不凑巧的是,另外2名学生都不在家,邻居说是外出和父母团聚去了。
  下山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山路一下子变得泥泞不堪,有些地方甚至打滑。我们一路小心翼翼地走着,一路想像着13岁的小欣苗平时上下学的情形。
  后来,金海勇老师告诉我们,在岭景小学,有不少像欣苗这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学生们和爷爷奶奶这辈人住在一起,在生活上能得到照顾,而在学习上,老一辈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进行辅导。”

    7月11日 星期二 晴

  吃过晚饭,我和服务队的队长施春盈去拜访了学校里的几位老师。
  我们曾向校长金仁海了解到,目前还有10多位教师住在宿舍楼里,他们常年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工作在学校。赵朱淼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赵老师夫妇俩都是学校的教师,虽然只有30来岁,在岭景却已经工作了近10年。他们把家安在宿舍楼二楼一间只有3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
  屋内没有特别醒目的家具,靠门一张小方桌,一道布帘隔出了卧室。赵老师一家正准备吃晚饭,蒲瓜汤面。
  我们的谈话是从暑期安排开始的。
  “好像也没有特别的安排,要去参加一个培训,然后就在家里休息休息。”赵老师顿了顿,继续说,“其实,农村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呗。”
  他笑了笑,开始沉默。隔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与城区的教师比起来,我们收入少,做什么事情都得好好计划。”
  在此之前,我曾了解到,由于经费紧张,大部分农村学校很难组织老师参加多种业务培训活动,而教师自贴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赵老师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每个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但我们的收入也就这些工资,年终最多1000来块的奖金。教师的培训又多,收入差不多就用在这些上了。”他这样说。
  从赵老师家出来,天色已暗。我们又赶到与学校相隔10多分钟路程的金海勇老师家。
  金老师见到我们,开口就夸:“那天我看你们上课,发现学生能踊跃发言,简直变了个样。你们怎么做到的?”
  今年28岁的金老师已经在岭景呆了9年。“我的专业是体育教学,但当时学校的教师资源比较缺乏,就推荐我当了语文教师,虽说是半路出家,边学习边工作下来也还不错。”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现在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然而,9年的教龄在当地不算长。岭景小学的32名教师中,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占了13个左右,将近一半。
  “毕竟是农村学校,待遇差,留不住年轻教师。”对此,多位老师感叹不已。
  据了解,近几年来,岭景小学有七八位年轻教师通过考试跳到了城区学校,教师“只出不进”。这样的现象导致了教学秩序的混乱。
  最典型的是,有个班级在短短5年时间里换了6位数学教师。“头两个转去了其他学校,第三个生小孩就换了个代课老师,后来又换了个老教师,最近听说老教师家人生病,又得换了。”
  当然,对农村教师而言,最敏感的话题还是收入。
  金仁海校长说,全校500多名学生,每人每学期300多元的学杂费,用于学校日常开支就所剩无几,“学校连换课桌椅的钱都没有,电脑、投影仪这些设备都需要社会捐助,哪有钱给教师发奖金呢?”

    7月12日 星期三 晴

  支教的最后一天,也是最让人回味的一天。
  几天来,志愿者们按照事先安排的课程表上课,受到了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当地的老师甚至惊讶“是什么力量促使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像是变了个人,变得活跃、积极呢?”
  今天一大早,部分学生又赶在6点前到达学校,守候在教室前等候上课。这几天,一直有学生提早到校。我问几个学生,平常是不是都这样的?他们摇摇头,说:“平时没那么早,暑假在家呆着无聊,睡不着就早点过来了。”
  最后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很轻松,最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课被安排在了上午。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和学生们一块儿上课。
  教室里挤满了人,比第一天上课时至少多了三分之一。原本学校只安排四年级的学生来上课,到后来,部分二年级的学生知道后,赶来了,今年已经毕业的学生知道后,也赶来了。
  趁着课间休息,学生们把我围住了。
  他们已经知道这是最后一天上课, 却又像不大相信一样,不停地问:“老师,这是不是最后一天上课了?”
  我点点头。他们脸上的神情满是失望和留恋,“如果你们能多呆几天,多好啊!我们可喜欢你们的课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你们教的歌真好听,我们平时可没上过这样的音乐课。”
  “我很喜欢英语课,可惜我们这一届没有开英语课,现在的三四年级才有。”
  “我觉得你们教的知识都很新鲜,很生动。”
  ……
  在走廊里,我碰到了前来上课的二年级学生金家顺和金伟国。他们说,暑假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就是玩,太无聊了,还是过来上课好。
  暑期是各种培训班热火朝天的时候,而在这些农村学生眼中,上培训班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学校老师告诉我,当地经济条件差,学校里贫困生占了7%—8%,折算下来有三四十位,差不多就是一个班的人数。“他们的假期生活就是做作业、玩,有些学生还要帮家里做家务,做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