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工程教育正在向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跨国家、跨文化合作转变,这对工程师的专业技能、胜任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融合式、创新性、实践性成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
工程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建设集课程体系、实训实践体系、科研平台、保障体系等于一体的工程教育平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机制、功能、模式,建设了以工程实训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集教学、培训、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于一体,打造校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资源共享、开拓创新”的工程实训中心新格局。
坚持“四化”发展理念,建设一流实训中心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功能定位,按照教学模式体系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实训管理科学化、建设模式平台化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流实训中心。
教学模式体系化
按照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规律,结合能力养成的递进层次,把实践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和扩展层,构建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
资源配置合理化
结合服务定位、承接人次、教师规模、场地面积等情况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强调机电融合。能进行的实训项目涉及先进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技术等各个工程领域。
实训管理科学化
注重总结、凝练,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发展理念、管理理念、文化理念、教学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和中心愿景,形成了完整的中心建设理念和管理思路,构建了适于中心发展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智能化,专业化建设发展。
建设模式平台化
充分发挥在设施设备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校校、校企、校地联合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技能大赛平台、教师培训平台、课程开发等,以实训基地建设加快产教融合资源要素的汇聚、融合。
构建“三层次、五阶段”实训教学体系,助力一流实训中心建设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现有的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和训练要求,实训中心建立了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与专业能力培养需求相结合,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强化高新、复合技能培养,构建了“三层次、五阶段”工程实训教学体系。
基础层是本行业工业系统的认知和工种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训练阶段,该层是完成其他各层工作所必须的技能。
基础层强调感知,侧重操作,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针对刚参加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技术能力差、工程认知面窄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解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尽量增加演示、视频、图表等直观教材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核心层是高新、复合技能训练,职业核心技能训练阶段。
核心层强调技能训练的综合性,训练内容按项目模块设置,根据中级、高级和技师培训的要求,模块设置由浅至深,由单项技术技能到复合技术技能,由职业标准规定的核心技能到现代工业需要的高新、复合技术技能。
扩展层是创新实践活动阶段。
该层次以自选训练模块、指导性科技立项、仪器设备开发、参与产学研项目、学生自拟课题等形式进行,注重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扩展层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和培育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训练课题。
实训中心围绕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强化高新、复合技能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优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实训实验教学水平。
完善管理机制,提供优质保障
组织架构的保障
实训中心是学校二级管理的正处级单位,实行主任负责制,经费独立核算。下设办公室、教学管理部、质量监控部、市场开发部4个执行机构,形成权责明晰的管理架构,有力保障各项工作的推进。
实训中心设有机电、数控、电工电子、金工等4个实训教研室,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机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机构——工程实践教育研究所,以及学校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多维度、全方位保障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营与协同。
文化氛围的保障
实训中心坚持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营造实训基地的企业氛围,将企业环境、企业文化、行业标准与教学环境、学校文化、学校管理有机融合,打造仿真企业环境,建立“研究(设计)、实践(生产)、监控(质检)、推广(销售)”的仿真企业运行模式,推行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能初步掌握企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又能近距离体验现代化生产和管理全过程。
体制机制的保障
实训中心运行管理全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工作开展实施项目负责制;工作监控实施动态检查制;职工考核建立“考勤、履职、师德、业绩、其它”五个方面考核指标体系,考勤采用积分制考核,履职实行目标制考核,师德实行多维度综合评价考核,业绩实行绩效评价考核,其它实行综合评价考核。
经费及师资队伍的保障
自实训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为中心建设提供了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
实训中心基于“一体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打造特色师资队伍“三师型”(教师、技师、大师)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创新了符合师资队伍管理的运行机制,确立了师资队伍框架组成结构,探索了具有特色的师资引进模式,构建了独特的师资发展保障体系,设立了首席专家制,创新了工程实训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创新资源的保障
实训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企业创客工场,与5家企业签订大学生创新创业合作协议,聘任企业创客导师,引进企业研发资金,联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依托现有的科研成果,加强合作,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仪器设备开发,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有力搭建教学合作平台,与GF加工方案等公司联合开展行业认证、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技术推广等。
(来源:《教育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