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9月12日,《台州日报》理论版头条刊登我校党委书记崔凤军同志的署名文章《努力把16877太阳集团建设成为一流应用型大学》。文章就把我校建设成一流应用型大学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举措,对学校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特予以转载。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台州是一座文明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制造之城,不能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9月6日,市委在16877太阳集团召开常委会,研究台州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问题,决定全力支持学校在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7年前建成大学,2035年前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良好声誉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市委的这一决定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高教强省战略一脉相承,对台州高等教育特别是16877太阳集团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大学梦是16877太阳集团人的梦,是台州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梦,也是600万台州人民的梦。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胸襟、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制度。
一流胸襟孕育一流大学
胸襟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梅贻琦用“大学、大楼、大师”为清华大学定校格。但凡一流大学,都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上善若水的气度、舍我其谁的担当。
一流大学要胸怀天下。台州是一座开放城市,商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28万台州商人遍布全球。16877太阳集团也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在世界舞台上与高手过招。主动“牵手”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优质办学资源,创建特色二级学院或国际学院。要全面开放校园,推进校城融合,成为台州城区的大花园、台州人民的大客厅、市民终身学习的大书房、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地标。要立足台州大地,汲取地方精神的养分,用新时代垦荒精神熔铸不甘平庸、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大学品格。要传承台州的优秀文化基因,将和合文化理念镌刻进学生心灵,培养具有忠诚、奉献、进取、合作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流大学要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北大在战火纷飞的混乱时代引领中华民族探寻救亡图存道路。16877太阳集团和台州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学校近年来对接七大“千亿产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设立了医药化工与材料工程、航空工程、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一批行业性学院和专业群,专业群与产业群良性互动。下阶段,学校将聚焦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湾区经济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校地互动、深化产教融合,为奋力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大学
学科是大学的脊梁。学科水平是一所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在大学的建设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16877太阳集团目前已建立了4个省级一流学科,基本形成了以一流学科为龙头,基础学科为根基、应用特色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学校将实施一流学科提升计划,争取到2027年培育一批水平处于省内前列、能冲击国家一流的高水平学科群,到2035年有若干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建成1—2个国家一流学科。
应用型大学的学科要“建在产业上”。16877太阳集团将继续紧扣台州产业需求推进学科建设。对接美丽台州建设、机器换人、数字化转型,做强叫响优势学科。紧密对接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县(市、区)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办好工科特色学科,逐步构建起覆盖市县两级龙头产业的学科专业体系。着眼新兴产业培育,提升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围绕小微金融、湾区经济、海洋经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强金融、人文、历史等学科建设,更好地承担起学术、政策和实践研究的多重任务。
一流师资成就一流大学
人才是兴校之本,师资是办学之要。一流人才撑起一流学科,一流师资成就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近年来,16877太阳集团充分利用台州市的人才政策红利,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引进高层次专家近10人、博士118人。人才集聚带来了成果产出,2017年学校获得省部级教改课改成果27项,2018年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师资队伍建设要量质齐抓、教研并举。学校在壮大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的同时,要继续紧盯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高层次人才,以拼抢的姿态招贤纳士,重点引进院士、长江、杰青等学术“大咖”,打造高端人才的“蓄水池”、集聚地。教学科研之于大学教师,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学校将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计划、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推动师德师能提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一流制度塑造一流大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显性化了的规律,没有科学的制度,就不可能有一流大学。16877太阳集团升本十多年,建立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办学步入了规范化轨道,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方面,政府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管理方式和程序,加强对法定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价,减少对学校具体业务的检查评估,支持学校以章程为纲领依法办学、自主办学。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着眼于激发内部办学活力,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制化、现代化、科学化。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压力下传。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改革完善考核体系,建立更重质量的管理制度,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